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起重机替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起重机替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投资建筑吊机生意会有什么风险?
这个生意首先要看怎么投资。一是自己买一台找业务,二是合伙开公司建车队。当然投入资金和风险就是成正比。如果不看这两点,主要要看一个城市的发展趋势,不必远期展望,大概要看3-5的城市规划,这个直接决定着你吊车业务,另外要看城市里面吊车的饱和度,综上都是你需要调研和考虑的,而不是身边有一个朋友在做,听他的意见还不够。如果城市建设还在持续加码中,局部地区还在扩容,那么相对风险还是小一点,机会大一点。吊机是一个相对重资产业务逻辑,你需要有业务源,或者尽量地让吊车动起来,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那么包月少一些,单子小一些,都要去干。因为吊车本身产生的成本比较大:一是车辆老化成本;二是用油用料成本;三是车里贷款成本;四是司机人员成本(如果自己会开,当然最好,但是业务量大的话,需要替班)。风险里面还有安全风险,这当然也是发展之本。
可以谈谈你的公务员生活吗?
我今年28岁,在老家当公务员5年多,从当初的科员,到现在的副科长,带两个科员,工作生活比较平稳,但也有压力。
我2015年毕业,当时是个二本院校,想到毕业也不知道做什么工作,于是就去考公务员了。可能当时自己准备也比较充分,考的人也不多,笔试是20人左右,面试只有不到10个人。我竟然还以面试笔试双第一的成绩被录用了。
90年三月当兵,93年九月考入南京消防指挥学校。95年七月提干,少尉军衔排长级别。
2000年九月,因消防中队撤销,我转业到了公安队伍。03年任派出所副指导员,05年任派出所副所长,06年调入看守所工作。
岁月更跌几番周折,现在我是一个普通的老交警了。因为在城区当交警,早上要站高峰,中午又处理事故,晚上还要查酒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工作量比年轻的时候明显增加了,而且各种勤务又是应接不暇,忙的焦头烂额。
孩子还在上初中,每天中午只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我下班较晚做饭比较匆忙,每天忙的像打仗。工作上几乎要累垮了,家庭还照顾不到,经常睡不着觉,这何时是个头?
想提前退休吧,待遇明显少一半,坚持干吧,身体吃不消,孩子照顾不到。知天命的年级感到人生非常迷茫。
按说我是一个农村兵,当兵考军校是我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跳出了农门,在城里安排了正式的工作,当上了公务员,家庭幸福生活也算美满。
近年来,只是因为工作上压力太大,有时候比较焦躁和烦躁,晚上睡不好,白天迷迷糊糊……心里也明白,虽比上不足,但也比下有余,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幸福和快乐呢?
说说你的公务员生活?
我有几十年的公务员员生活经历,期间和众多的公务人员一样,分为要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三个阶段。在这几个重要节点上,最令人满意的是能干事这个阶段。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职场能够达到怎样一个目标,就在这一时期定位了。
在要干事的阶段,我从乡下调到了县级党政机关。三十岁的年纪,精力充沛,信心满满,一天连轴转超过十个小时,身体扛得住,能吃能睡。政务秘书的岗位一干就是七年,这个岗位的特点是要求有综合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材料要写的好,懂政策,熟悉农口、财政、党群口的相关业务。最苦的是写材料。一次,为赶写一个很急的材料熬了一个通宵,任务按时完成了,人累的像散了架。像这样加班加点干,对一些公务员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也沒有加班费什么的。正是这样高强度的不断磨练,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转入能干事的阶段。
到能干事的阶段,我被跨县交流了。到了新的岗位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但能干事的主动权增多了。记得当时我负责一个退耕还林还草比较大的工程,为使这项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对工程质量十分重视。我天天上山下山,跑烂了几双鞋,和村民们一起苦沒少下,汗水沒少洒。因这里是干旱地区,从整地挖水平沟蓄水工程到栽置树木全部完成,历时三个月,一天都未离开过工地,该工程最终被评为优质工程。当看到上万亩等高线沿山转的道道水平沟里的树苗,一天天在变绿变高的时候,那种收获感满满的心情令人格外的欣慰和感动。
在干成事的阶段,你饱经风雨苍桑,几十年忙忙碌碌的时光过去了。有无建树自有公论。作为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工作的公务员,年龄已经差不多了。有无上升的趋势也已经明朗化。这时候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组织上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最重要的是站好最后一班岗,牢牢的守住底线。直到安全着陆。这就是我的公务员生活,简单地说说,以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