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起重机重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机重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二战时美国谢尔曼坦克被德国坦克完全碾压,为什么美国不制造可以跟德国坦克匹敌重型坦?

二战时美国谢尔曼坦克德国坦克完全碾压,为什么美国不制造可以跟德国坦克匹敌重型坦?

谢馒头并不是被完全碾压,从装甲来看早期型的是50.8mm厚,56度斜面(图里的60有误),等效厚度90.8mm。后期版本的63.5mm厚,47度斜面,等效93.1mm。

炮盾是一块76.2cm的装甲,等效的话和下边战雷里的馒头数据差不多。

起重机重坦,起重机重坦存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就是说,谢馒头正面装甲还强于德棍IV号,即便是IV号后期正面装甲也是80mm,炮盾50mm,防护上弱于谢馒头

而同时期的谢馒头和IV号基本上都能保证在1000米之内互穿。

所以说,被碾压这个说法不正确,但确实遇到虎豹时候谢馒头还是慌的(其实谢馒头后来的76 炮还是能打的)

起重机重坦,起重机重坦存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再说美国人为啥不研发能刚虎豹的坦克,我自己认为是,美国人当时压根还不知道怎么去造坦克。你就想二战之前美国人一直信奉孤立主义政策,而美国地理位置又决定了他对坦克这种玩意需求性不足,毕竟隔了两个大洋,海空第一。

等到法国被德棍一棒槌敲死之后,美国人才逐步重视坦克的研发。但迫切性还是不足,你就看美国人1942年去了北非还在用一堆的破M3/5斯图亚特轻坦,连M3这种沙雕中坦都不多。

二战中美国的谢尔曼坦克的确表现不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其防护力不如德国的主战坦克,在与德国坦克的对阵中往往是被狂揍的对像!其二,是因为谢尔曼坦克过于易燃的特点,谢尔曼坦克使用汽油发动机,被击中后极易自然!

起重机重坦,起重机重坦存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二战中并非只是谢尔曼对阵德国的坦克,美国从参加欧洲战场开始,基本上就已经取得了制空权,单打独斗谢尔曼可能不如德国坦克,但它是美国立体化作战的一部分,遇到德国的坦克,只要压制住德国的步兵,会有远程重炮和空中力量支持!

另外还有一点,谢尔曼坦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制造,在美国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下,谢尔曼坦克的损失可以很快的补充,所以,就算谢尔曼坦克在所有指标上都不如德国坦克,但其庞大的补充能力,却可以绝对碾压德国坦克!

二战中,谢尔曼坦克几乎没有做重大改进,虽然造成坦克的技术数据远落后于德国坦克,但由于保有基数极大,可以大量的培训坦克驾驶人员,所以,谢尔曼虽然很弱,但却始终是打击纳粹的主力!

美国的也不是没有制造重型坦克,只是由于美国自身的作战观念、装备研发思路、欧洲战事结束过早等原因,除了M26潘兴修成正果,其他基本停留在了试验车的阶段,没能投入实际使用。 二战之初的美国装甲兵是十分稚嫩的,当德军已经装备3号、4号坦克时,美国人还在使用着有些简陋的M2轻型坦克,后来感到战局紧迫的美国人才开始研发M3、M5等坦克。而美国坦克的发展思路也是较为特殊的,美军的作战理念中,坦克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步兵,至于反坦克任务则是交给坦克歼击车等完成。 到了战争中期,美国人终于拿出了M4中型坦克,此时的M4早期型还是有不少缺陷的,美军也只能在不断的作战中积累经验对其进行改进。美军在当时有不少优秀的反坦克炮,但是由于美军的作战思想中反坦克任务要交给坦克歼击车,因此M4坦克只能继续使用效果不佳的M3坦克炮。 此时的M4面对德军的4号坦克(此时主要是换装75毫米长管火炮的F2、J、H等子型号)略占下风,但也并不是无法抗衡,但是面对虎式、豹式就很吃力了。而尽管装甲兵器处于下风,但是美军在整体实力,尤其是航空兵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即使占据着装甲兵器的优势,德军依然在西线节节败退。 即使如此,美军也并没有停止重型坦克的研发。但是缺乏经验的美国人在最初搞出来了M6这种怪胎,而同时期的德军已经有了虎式,苏军则有了IS1、IS2。后来美军的重型坦克才走上正轨,但是由于进度较慢,M26正式装备并投入实战已经是1945年了,没有多少实战经历。而像T29、T30、T34(这可不是苏联的T34)等试验型重型坦克,最终也没能修成正果进入美军服役。

二战以前,美国的坦克技术应该说是比较落后的,当时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对于欧洲那边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而美国本土有两大洋的屏障,陆上的两个邻国都没有威胁美国的能力,所以美国的陆军装备都是很弱的。
克里斯蒂设计的坦克,机动性能非常出色,尤其是可以使用负重轮行驶,最快速度有70公里/小时

美国其实有比较出色的坦克设计师,就是克里斯蒂,在二三十年代,克里斯蒂设计了一系列的坦克,包括轻型坦克,中型坦克,水陆两栖坦克等等,这些使用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装甲车辆美国军队倒是挺感兴趣,但是在这个时候正好赶上了大萧条,没钱了,所以克里斯蒂的坦克在美国没有留下什么印记,但是到了欧洲却是结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硕果,就是T-34。

任何技术都是需要技术积累的,美国在二战前,没有怎么研制重型坦克,使用的都是轻型坦克,比如M2这种,后来在研究了欧洲的战争后发现,坦克需要75炮,于是先攒出来一个M3格兰特/李,然后才是谢尔曼。
麦克奈尔将军,负责编制美军的编制训练,坦克打步兵,敌人的坦克让反坦克歼击车对付就是他的高见。不过,美国陆军在短短两年内从20万一下子扩充到1200万,麦克奈尔功不可没,他还是美国陆军自己干掉的军衔最高的自己人,在诺曼底战役中,美国的轰炸机。

平心而论,谢尔曼的性能还是可以的,和德国的主力坦克3,4比起来并不吃过亏,甚至还要领先,就是后来4号开始换长身管火炮,谢尔曼也不吃亏,当然和老虎豹子相比,就有距离了,而且美军当时有一个非常神奇的设想,坦克是用来打敌人的步兵的,敌人的坦克是给反坦克歼击车准备的,美军装甲师里边一百多辆坦克,才几十辆好像是36辆反坦克歼击车,这种设想毫无疑问还是受到步兵支援坦克的影响,在欧洲残酷的苏德战场早就证明了坦克最大的敌人是对方的坦克,两边早就给坦克换更粗的管子了,但是美国就没有。
M-6重型坦克,设计出来就落伍的坦克,说句不好听的,威龙的模型恐怕卖出去的都比它的产量多。不过,作为早期技术的验证品,没有成功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美国也不可能看着苏德在那里血拼,自己无动于衷,美国也搞出来一种重型坦克M-6,这种装一门76炮,还有一门37炮的玩意,毫无疑问在1942年研制出来就已经是落后了,这种多门火炮还是英国独立重型坦克的思路,就是多炮塔的坦克,而且那门37炮还没有炮塔,是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的,这种老古董制造了40辆也有说是60辆就停产了。
潘兴还是不错的,后来在朝鲜战争中和T-34/85交过手,战绩不错。M-103重型坦克,美陆军不要,处理给了陆战队,一直用到海湾战争前,这个是为了对抗苏联的斯大林3而赶出来的东西。

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在现有的技术上发展自己的坦克,首先就是找一个合适的管子,这一次是美国人做了一个很大众的做法就是,想办法把90毫米高炮放到坦克上,这样就有了M-26潘兴,应该说M-26并没有特别出色的性能,不过潘兴还是一种可以用的重型坦克,不算是特别出色但也是中规中矩,并且在美国的坦克发展中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美国战后的M-47/48,一直到M-60都可以看作是潘兴的改进型,不过在二战中,潘兴参战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只是在雷马根大桥的争夺战中露了一面,表现原来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披露的消息表明,表现只是一般,不过作为一种新式武器肯定是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虽然没有坦克性能上碾压德国的重型坦克,但是美军凭借着出色的后勤补给能力,流畅的通讯指挥,出色的空军和火力支援,用整体的作战优势还是压倒了德军。工业化时代的战争已经不是在单纯比较某种武器的性能了,而是要看整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了。

图片来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起重机重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起重机重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