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330推土机模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联330推土机模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辽宁舰改装于瓦良格,之前舰体长期锈蚀,如何保证舰体钢铁强度?
  2. 中国向俄罗斯采购卡-52武装直升机怎么样?合适吗?

辽宁改装于瓦良格,之前舰体长期锈蚀,如何保证舰体钢铁强度?

不要小看钢铁的强度,钢板没有发生金属疲劳等性能损伤的情况下,是无法以表面锈蚀现象来判断整体强度情况的,尤其是船用钢板,其本身就是抗锈蚀的合金钢材,外层还有厚厚的漆面保护,哪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泡透的?又不是茶叶。

瓦良格在刚刚被拖到中国时的确卖相不好,浑身都是肮脏的锈蚀痕迹,仿佛垃圾场里胡乱堆砌的金属废料,在2002年终于到达大连时,这艘1988年11月下水的军舰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苏联330推土机模型,俄罗斯330推土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这并不代表瓦良格就“烂穿了”,瓦良格的船况一直都不错,自下水以后它一直处于舾装状态,苏联解体前的那段岁月里并不缺少必要的维护,哪怕最后落在乌克兰手中,这艘无限临近完工的崭新航母也曾是个香饽饽,只是随着乌克兰经济的衰落和军事上的自废武功,瓦良格这才逐渐沦落为“永远无法完工的航母”,它连船厂都没出过。

这里说个历史小细节,“瓦良格”下水时的名称叫“里加号”,1990年7月才改名“瓦良格”,它的建造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后的1992年,而此时苏联拨给黑海造船厂的款项还没花完,包括用于船厂升级改造的款项,瓦良格后来就一直飘在刚升级改造完毕的舾装码头边。乌克兰中间对航母进行了几次小维护和评估,数次想将之建造完工,但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没真正进行下去。

实际上瓦良格的漆面保持的相当完好,再加上它也没经历过什么大海的风浪,舰体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损伤,这哪里是“长期锈蚀”?也只有当了露天顶棚的飞行甲板锈得比较严重,但这一部分在“辽宁号”的改造过程中已经全部更换了,我国为此还开发了专门的甲板特种钢。

苏联330推土机模型,俄罗斯330推土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许多人的概念里,中国就是买了个现成的瓦良格,然后像装修毛坯房那样拾掇了一下就拿来用了。真实情况哪有那么简单,瓦良格虽然是个久放的毛坯房,但在辽宁号的改造过程中已经脱胎换骨了,中方工程师将航母里里外外研究了个遍,也差不多换了个遍,其工程规模不亚于新建一艘航母,为此我们还想方设法从乌方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如此才有了现在全新的“辽宁号”,以及完全国产化的“山东号”。

首先感谢邀请。

辽宁舰的前身是瓦良格号,由于长期停放已经有了锈迹,那么现在的辽宁号如何保证其效能很多朋友都会有疑问。

苏联330推土机模型,俄罗斯330推土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告诉大家,这个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生锈不会对***造成任何影响。 ***的钢板材料一般为钨合金耐冲击高强度钢板,这种钢板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层层检验。就钢板本身来说由于特殊的制备工艺生锈并不会太快,而且辽宁号航母还为瓦良格号时并没有像废铁一样扔到那里,也会有人来做防锈保护,所以说生锈的速度与损害程度特别小。

再者就是***的夹板***用钢板厚度达150-203mm,也有制成双层或三层船体。甚至有的地方厚度能达到330mm,如此厚的高强度钢板连鱼雷都可以抗的住,更何况只是生锈。 现在辽宁号在运行过程中有工作人员会定期做一些防锈保护,所以总体而言生锈不会对***造成影响。

感谢观看,以上只是个人拙见,如有不恰当或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评论指正,一定虚心改进。

在水下部分在舰体下水之前处理好,长期在水面以下部分,不受阳光照射是不易长锈的或保持很长时间的,在水面以上,可以正常养护,涂防锈漆或防水喷涂,在水面之间做好双重处理。至于舰体按设计年限保养就可以。喷涂应该是适合海水的特殊涂料!

辽宁舰前身为瓦良格号,在乌克兰建造,并归乌克兰所有,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到达了中国并成为了中国人民海军的一艘训练舰,那么,追踪溯源,我们找到了乌克兰这个国家,我们来了解一下,乌克兰是前苏联的一部分,而前苏联的航母均在乌克兰建造,其实按照美苏争霸时的苏联实力,想必比照美国的实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苏联的实力,而当时苏联也令美国佬害怕,可见苏联的实力也在美国之上,那么从技术上来讲,前苏联的航母建造能力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所以说,辽宁舰使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材,而对于前苏联这样的大国来讲,可以说,瓦良格号也代表了苏联造船业的最高水平,而为了保证与美国人在各大洋上平分秋色,辽宁舰上使用的钢材也一定是耐腐蚀性最强的,就是放在今天来讲,也是非常具有学习而仅仅是参考价值的,有一个有力证据就是瓦良格号在水中已经浸泡30年,其钢材特质依然较为强劲,而中国到今天才真正掌握了航母特种钢的建造,因为我们已经下水了一艘山东舰就是明证,那些说中国老早就掌握了航母特种钢制造技术的人,也不是知道到底是听谁瞎掰的,因为中国对航母的迫切需要早已经超越了一切军事武器的迫切性,哪怕当天掌握,也要当天开始把它建出来,因为中国的海疆已经再容不起别国的肆意践踏,有了航母,我们才真正有了我们的海洋话权。所以,所谓的舰体长期锈蚀,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前苏联已经把这项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保证70年的使用寿命,因为我们选择相信前苏联,仅此而已,至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延缓辽宁舰舰体的衰老,做了一些涂料上的隔离,真正的寿命到期之后,辽宁舰也会作为一艘训练舰退役

中国向俄罗斯***购卡-52武装直升机怎么样?合适吗?

先说卡-52怎么样?不错呀。埃及买了一些放到“西北风”两栖攻击舰上不是很好嘛。俄罗斯海军也买了一些,应该说经过多年使用,性能已稳定下来。

问题是作为一款重型直升机,不只在好与不好,而是太多。3款武装直升机同时装备型号太多不利于后勤维护。对外出口是不错,国际市场上似乎空间有限。

现在网友们关心的问题是我们要不要。 或说已有了直-11,直-10和直-19,再引进卡-52似乎没必要。不是的,重型有重型的用途,装甲厚实,可以抵御机***的攻击,可以加挂更多的电子设备和武器,尤其用于两栖攻击舰上,可形成威猛的火力。加挂X-35U“天王星”反舰导弹,可以打击200公里以远的目标。在舰载固定翼战斗机还没有装备的情况下,我们的两栖攻击舰的确需要这样一款重型武直,以精确打击地面战术对空火力,为立体登陆开辟通道做准备。

非要问合适与否,当然没有我们自家制造的更好,卡-52是双旋翼直升机,其高大的身躯,放在飞行甲板上尚开,但要放在机库维护,就不够方便。关键就在于它不是我们自家打造。本来我们购买也只是应急而已。要打造如米-28N那样的单旋翼直升机,以免除挤占机库空间之忧。问题是米-28还没有舰载版,需要我们只有自个造。

放眼地面对空火力越来越密集的态势,国际上军事强国的应对,一是用隐身版垂直固定翼战斗机来拔除,一是用高速直升机来投送,两种装备都需要我们自家努力,然而现实需要正是最大需要,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可供选择不多的条件下,以为卡-52正合适。我们需要向直升机强国俄罗斯学习,通过合作以促进两国技术交流。

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确实不错,但是它对于我军来说没什么太高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我们没必要***购它。

从装备的角度来说,武装直升机目前是陆军航空兵的主要核心装备之一,这样的武器怎么会受制于人?而且卡–52并不便宜,出来直升机本身之外,它上面的航空***除30毫米机关炮和57/80毫米无控火箭弹之外,最主要的反坦克导弹也需要向俄罗斯购买,因为它的***管理计算机和火控计算机只识别俄制***,没有计算机的源代码是不可能使用国产航空***的,另外还有备用发动机、零部件,专业维修工具…这样算下来就是一大笔钱!如果我们没有直10武装直升机购买一些倒是可行,问题是你已经有了,就没必要花巨额资金购买了。

卡–52直升机和世界上其它现役的武装直升机相比显得比较另类,主要是它***用了双主旋翼设计,没有尾部螺旋桨,双主旋翼顺逆时针转方向同时转动消除扭矩,这样可以减少直升机的长度,取消尾桨机械传动装置,可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利用,但双主主旋翼结果很复杂,机械重量要比单旋翼重了很多,而且为了保持飞机的重心平衡需要加宽飞机的机身,但机身加宽之后直升机的受弹面也增加了很多。

武装直升机通常在超低空作战时间比较多,要使用反坦克导弹打击移动较快的目标,但是超低空很容易被敌方密集的小口径高炮拦截,如果机体太宽更容易比击中要害,导致坠落,所以现役其它型号的武装直升机***用串列座设计而非卡–52这样的并列座,目的就是在低空时减少底部的受弹面。

卡–52的机身[_a***_]快赶上米–17运输直升机了,双主旋翼设计就是有这个弊端,没法改变。

卡–52的短翼很坚固,可以挂载一枚“天王星”中型反舰导弹。总得来说卡–52有其机身短,机体结构相对坚固,短翼支撑牢靠可以携带较大***…这些特点让其独树一帜。

但是,大国的直升机属于核心装备,研发与制造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不能让别人掐脖子,更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装备数量,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买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330推土机模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330推土机模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