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土机里的石头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推土机里的石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露天矿主要有哪些设备?
  2. 碎石子路铺设方法?
  3. 南越王墓除了丝缕玉衣,还出土了什么宝贝?

露天矿主要有哪些设备

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四项生产工艺①矿岩松散工作

简单的说也就是爆破。用爆破或机械方法将台阶上的矿岩松动破碎,以适于***掘设备的挖掘

推土机里的石头,推土机里的石头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②***装工作。

用挖掘设备将台阶上松散的矿岩装入运输设备中,这是露天开***的核心。

③运输工作。

推土机里的石头,推土机里的石头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即用运输设备将矿石运送到选场、储备堆,废石运送到排土场。

④排卸工作。

矿石的卸载工作和岩石的徘弃工作。一般来讲,露天开***包括四个主要环节:穿、***、运、排.就是穿孔爆破、***掘、运输、排土,有时还得疏干排水,开***完以后还得考虑环境治理。那么完成这些工序需要什么设备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现在通行的一般有潜孔钻、牙轮钻、各种***(混装车等),电铲、液压挖掘机、吊斗铲、卡车、推土机、平地机等等,如果***用新技术新工艺,是国家鼓励的,但是必须经过审核。

推土机里的石头,推土机里的石头叫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露天矿常用的设备包括:

1. 挖掘设备:用于开***矿石和矿砂,如矿用卡车、铲车、钻探设备、爆破设备等。

2. 输送设备:用于矿石、矿砂、矿渣等的输送和处理,如皮带输送机、抛料设备、矿车等。

3. 破碎、筛分设备:用于对开***出的原矿料进行破碎与筛分,以达到选矿的目的,如破碎机、磨机、筛分机等。

4. 浮选设备:用于矿石浮选中,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处理,如浮选机、重介槽、脱泥器等。

碎石子路铺设方法?

首先要对路基进行必要的平整可以利用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等机械进行平整以后再进行压路机碾压

把碎石按比例配合并充分拌制均匀。一般1-3料,1-2料,0.5料,石粉按1:1:1:1的比例进行拌制。

拌制好的混合料利用摊铺机进行铺装就可以了,铺装好以后压路机压实即可。

1、施工准备:

路床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和压实度 ;逐个断面检查路床标高宽度

2、施工放样:

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段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志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及碎石层顶设计高度

3、碎石摊铺

南越王墓除了丝缕玉衣,还出土了什么宝贝?

1983年,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一个名叫象岗的小山丘。

广州象岗山原是越秀山群岗重最西边的一个小岗,海拔近50米,明洪武十三年拓北城八百丈,开凿象岗山以为北门,从此象岗山与越秀山隔断,成为一座独立的小岗。因开凿山体而拓宽而成的大北直街,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一直是明清时代出入城北的主要通道。

故而清代在象岗山上兴建巩极炮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基建部门为建设公寓楼而推平象岗山,当时还只是一个喧闹的建筑工地,要修建几栋宿舍。

1983年6月8日,建筑工人开始在削掉了17米的山顶上挖掘地基,突然就挖到了许多巨大的石板。石板之间隐约露出一些裂缝,透过缝隙看去,下面黑乎乎的一片,好像是一个地下室。

民工纷纷猜测是不是地主老财藏宝的地方,或者是日军侵华时修建的秘密***库,于是就有人找来工具,试图撬开石板探个究竟。事后人们才知道,这里就是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完好的数座汉代大墓之一。

***崇玉、爱玉,并将葬玉发展到极致,远在岭南的南越王墓也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有10件玉人。这些玉人无论工艺、造型、纹饰都各有特点。例如出土于西耳室C258玉人(图1),长2.65、宽1.2、厚0.2厘米,形象为两并肩站立的小人,虽然五官及肢体形态均难以分辨,背面尚可见线刻的发纹、衣纹、裙裾纹。

与此玉人相似的还有主棺室墓主人组玉佩上的4件小玉人构件(图2),它们大同小异,都是平头、圆脸,双手合拢于胸前,似作垂拱交襟状的小人造型,呈跪坐的姿势。在礼仪规范、等级制度森严的汉朝,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是必备的。双膝在前,脚底踩着地面坐在地上,是现代人常见的坐姿。汉代人的标准坐姿是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称之为跽坐,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跪坐方式。这4件小玉人行***的坐姿礼仪。

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5件玉舞人。玉舞人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盛行于汉代,在汉代玉制装饰品中最为独特,极具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从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众多精美的玉舞人可知,玉舞人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佩饰之一。南越王墓中出土的5件玉舞人,蕴含了许多信息。

例如,C137圆雕玉舞人(图3)出土于西耳室,高3.5、宽3.5、厚1厘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汉代圆雕工艺的玉舞人,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造型为一舞者,长袖飘举、折腰扭胯,犹如楚辞汉赋中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跳的正是汉代流行的长袖舞。不少专家认为,长袖舞源于楚舞,据《墨子·兼爱》中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说明楚王喜欢纤细的身材,当时的楚人为了迎合楚王喜好,宁可不吃饭也要保持身材的苗条。从出土文物中跳长袖舞人的形象来看,袅袅长袖纤纤细腰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为此我们可以认为舞人以细腰为美,某种程度上是受楚国风尚的影响。由于汉代受楚文化的影响,使得长袖舞风靡一时。从两汉诗赋和汉墓出土实物表明,身为楚人的汉代统治者们对楚舞非常迷恋,刘邦的戚夫人“擅为翘袖折腰之舞”、汉武帝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汉成帝身边的赵飞燕“身姿轻盈,能作掌上舞”。但是,从目前岭南地区考古情况来看,当时岭南地区的舞蹈主要可分为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笙舞、建鼓舞、盘鼓舞、群舞、杵臼舞,这些舞蹈形象具有明显的祭祀意义,与古越人的礼仪文化息息相关,大多现于铜鼓、画像石、壁画上。从南越王墓出土玉舞人的情况来看,南越国宫廷可能并不盛行越式舞,而盛行长袖舞。玉舞人的发饰为梳一右向横出的越族发饰—螺髻,表明应该是一位越族女子,其穿着却是右衽长袖衣、绣裙。史料记载,汉民族服饰的特点是交领、右衽,古越人身着左衽服饰。玉舞人的右衽服饰穿着应为汉服,具有典型的汉文化特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曾描述南越王赵佗魋结箕倨见陆贾⑤,可见南越国时期的服饰还是以越族服饰为主。这件小巧的玉舞人身着汉服,头盘越族螺髻,跳着楚舞,口部微张,似喃喃细语作咏歌状,是汉越文化交融最好的印证。

另外3件玉舞人出土于埋葬四位夫人的东侧室。E135玉舞人(图4)是右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其做工精细,运用线雕手法刻画出一人身着长袖连衣裙,右手举至头顶,左手放置于细腰前,长袖下垂,整体似舞蹈的形态。玉舞人头顶和脚底各有一小孔,且在腰部还挂系着一套线雕玉佩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土机里的石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土机里的石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