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简单挖土推土机画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简单挖土推土机画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湖北随州擂鼓墩战国大墓,“曾侯乙”有多少女子和宝贝陪葬?
擂鼓墩战国大墓也称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该墓出土了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音质最好的青铜编钟,被誉为“国之瑰宝”。此外墓中还出土了包括鹿角立鹤,联禁铜壶,云纹金盏等各类陪葬品共计15404件。除墓主人重达7000公斤的主棺外还发现彩绘陪棺23具,陪葬者均为13-25岁的女性。
▲曾侯乙编钟
1***8年2月,武汉空军某部雷达修理所因扩建厂房,在随县擂鼓墩东团坡一带开山炸石,拓展地基。前来视察的厂长郑国贤发现被炸开的红砂岩上出现一片褐色的土层,怀疑地下可能存在古墓,令施工队停止作业,并火速上报文物管理部门。不久后,时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考古队长的谭维四连同两名技术人员抵达随县,开始对现场进行初步勘探。
▲曾侯乙墓发掘现场
勘探结果表明,地下确实有一座古墓葬,墓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6.58米,总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还要大6倍。墓坑上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且有地下水溢出,在墓坑中部偏北的位置上发现了一个约0.5平方米的盗洞,种种迹象表明这处古墓已经无法原封保护,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发掘。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古墓很可能被盗,不再具有发掘价值,谭维四力排众议,以勘探小组的名义向上级提出发掘申请,得到了湖北省委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1***8年5月11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墓坑表层填土被清理后,发现了47块巨型石板,石板下为厚度达2.5米的夯土层,随后是密封性极好的青膏泥。青膏泥下是一层厚厚的,重达6万公斤的木炭层。木炭被清理后,墓室上层的椁板暴露在人们眼前。揭开椁板发现,墓室已经被地下水淹没,上面漂浮着几具棺木。考古队用起重机将漂浮棺木逐一吊出,揭开棺盖发现是女性遗骸,年龄在13-25岁之间,专家认定这些是替墓主人殉葬的歌姬。
▲清理漂浮棺木
随着水位的下降,墓室的轮廓终于显现出来。这是一处多边形竖穴木椁墓,墓室按方位分东、中、西、北四室。面积最大的东室放置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棺外椁),重达7000公斤,结合主棺旁的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寝戈”铭文的戈,专家断定墓主人就是战国时期的曾国诸侯,名“乙”,因此称之为“曾侯乙”。中室放置随葬的礼器和乐器,曾侯乙编钟就放置于此;西室放置殉葬人彩绘棺木13具,加上此前漂浮的棺木,整个墓室共有23具陪葬棺;北室放置陪葬兵器及车马器等。
1***7年3月,***的一个雷达修理厂在湖北随县西郊的擂鼓墩东团坡修建营地。东团坡距离县城2公里,地形居高临下,依山傍水,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为修建营地,修理厂在东团坡上开挖起来,很快便挖到了坚硬的红色砂岩。砂岩坚硬无比,推土机无法施工,只得用***炸。
东团坡地形
“都停下!这里头不对劲!”红色砂岩被炸开,在砂岩之间出现了一片质地松软的褐色土。在褐色土里,施工队挖出了几件小铜器。
厂长郑国贤是个考古爱好者,平时喜欢钻研文物与考古,看着这一片巨大的褐色土和挖出来的铜器,郑国贤意识到堆土下面可能有一座古墓,于是下令停工。
为慎重起见,郑厂长迅速向县文化馆报告。然而接连三次,县里来的专家都说下面没有古墓,让施工队继续放炮。郑厂长觉得不对劲,多方打听后才知道,来的这几位专家大多是学音乐的,根本不懂考古。
无奈之下,郑厂长只得把副馆长王世振“抓”了过来。王馆长来看了之后,给出的结论是这下面藏了一个古墓,但如此规模巨大的古墓他从未见过,必须向上面报告后等待指示。
考古发掘
随后,地区和县里组建勘察小组进入工地。3月21日,勘察小组在古墓北侧墓室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直径为1米的盗洞,盗洞深入墓室内部,不少淤泥与石板掉入其中。
在曾侯乙墓东室和西室,分别出土了8具和13具陪葬棺,这21具棺材都比较小,每一具棺材内都葬有一名女性。
后来经过骨骼鉴定发现,这些女性的年龄在13-26岁之间,身高在1米43到1米60左右。
据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女性可能是曾侯乙的近侍人员或嫔妃、乐舞人员。
曾侯乙墓每一个室都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东室、中室、西室、北室都是有序地放置各类文物,总共出土了15404件文物。
主要为青铜器、乐器、漆木器、兵器、车马器、金器、玉器、骨器、角器等,同时还出土了240枚竹简。
其中最著名的几件国宝有曾侯乙编钟、青铜尊盘、鹿角立鹤、大尊缶、联禁铜壶、青铜冰鉴、云纹金盏、龙凤玉挂饰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简单挖土推土机画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简单挖土推土机画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