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装载机奇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装载机奇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战二战有什么比较奇葩还量产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坦克…panzer-Tank被誉为“陆战之王”,将坦克集群称为“钢铁洪流”!
没有坦克、装甲车的陆军不如一支游击队。
一次大战坦克横空出世、1916年9月索姆河战役、英国人首次将“马克1”型坦克革命性地投入到战场、开创了机械化战争的先河。
世界上第一台实战型坦克marki“马克1型、以这副模样出现在世界面前。
“马克1”独特菱型造形、需要8个人共同操作、一战中还没有区分坦克与装甲车。
(一战中没有大规模列装、但是已经有了一点现代坦克模样的英国“小游民”坦克)
(一战中法国人的
“雷诺FT-17”轻坦)
法国“坦克之父”-尚.巴普蒂斯特.尤金.埃斯蒂安、一战前的名言:“胜利属于能够将火炮装到越野车辆的一方”!
雷诺-17/Type.M.17.FT轻型坦克
、重6吨、可旋转炮塔、配1门SA-18型37mm坦克炮、1挺M1914型8mm机枪、动力为1台18CW4缸水冷汽油机(35马力)。
雷诺-17轻坦奠定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型現代坦克的荣耀地位!
二战世界大战、是坦克-装甲车
-自行火炮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德、美、英、法、苏、日几个主要参战国都拿出了自己的“陆战之王”投入战场。
最具代表的是…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虎”式、美軍的“M4/谢尔曼”、英國的“丘吉尔”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式。
(苏/T-34)
(`美/M4谢尔曼)
(德/“虎式”)
(英/克论威尔巡洋坦克)
(日本的二战坦克)
二战时期参战国都脑洞大开设计了很多“黑科技”武器装备、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更是到了登峰造极。
但是、很多稀奇古怪的坦克-装甲车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二战结束了。
二战时期最奇葩的坦克设计当数德国人、德国设计出了“巨鼠”系列变态巨型坦克从几十吨到上千吨都有。
因为技术的原因、这些奇葩的坦克仅仅是停留在技术论证和试验的状态。战争结束了!
冷战中后期世界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长相都差不多了。
二战英国弓箭手坦克歼击车:倒着走比正着走还要快的奇葩!
英国人的A30“挑战者”巡洋坦克无疑就是借鉴了“老滑头”的17磅炮塔,加之延伸了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底盘而成的。
瓦伦丁步兵坦克,最大时速只有24Km/h,相对于德军坦克来说,最厚处有65毫米的装甲,在加上斜面,早期只安装了37毫米炮的三号坦克和只有20毫米炮的二号坦克。然而机动性是它最大的弱点。它所使用的火炮还是40毫米炮版本,后期强化后可以上76毫米炮。
从坦克诞生以来,奇葩坦克有不少,比如俄国设计过的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和列别金科轮式坦克、德国设计过的鼠超重型坦克,不过还要量产的话相对就不多了
举几个量产的奇葩坦克
苏联的双炮塔轻型坦克T-26。最大特征是***用并列双炮塔,可安装多种武器。一般为右炮塔安装火炮或重机枪,左炮塔安装轻机枪。T-26Б及其以后的改进型坦克,均***用了较大的单炮塔,装1门短身管的37mm火炮,后改为装1门45mm火炮和1挺机枪,***基数为:45mm炮弹165发,机枪弹3654发。其动力装置为专门设计的T-26型4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91hP(67kW)。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用平衡悬挂装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每侧有8个小直径的负重轮、4个托带轮。
该系列坦克共生产1.2万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参加过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在中蒙边境上苏军对日军的哈拉哈河战斗(日方称为诺门坎***),还参加过1939年的苏芬战争。该坦克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它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
著名的多炮塔坦克之一的T-35坦克,共生产60辆,它的战斗全重为50t,乘员多达11人,包括:车长兼机***、驾驶员、无线电员各1人,炮手和装填手各3人,另有机***2人。车体长为9.72m,车宽3.2m,车高3.43m。车体和履带过长,使坦克的转向性能极差,几乎无法实现原地转向。
它的最大特点是车上有5个炮塔(含机枪塔),分两层排列。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顶层,上面装1门76.2mm短身管坦克炮,另有1挺7.62mm并列机枪。下面一层是4个炮塔/机枪塔,两个副炮塔呈对角布置,分别位于右前和左后,各装1门37mm或45mm火炮以及1挺7.62mm机枪;两个小机枪塔分别位于左前和右后,各装1挺7.62mm机枪。
班副讲军史,包您能看懂。
坦克是陆军机械化思维的延续品,是现在陆上作战主要的武器之一,有着“陆战之王”的美称。而在一战、二战时期,坦克由于刚刚被创造出来,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由于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存在很多奇葩的思维。
前苏联T—35坦克
T—35重型坦克又被称为移动的“百货市场”,“陆地巡洋舰”。
T35不是某一个坦克型号简称,而是苏联30年代生产的一系列多炮塔坦克的统称,总共生产了600辆,由于这个系列的坦克炮塔数量、发动机马力、底盘样式、主炮口颈都不太相同,但是他们的设计思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像海上的军舰一样,使用三个以上的炮塔,加强火力密度,以便更好的挺身进攻、侧身防绕、背后护菊。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由于T35系列的坦克炮塔太多,结果每个炮塔的装甲都薄如纸。全车装甲只有11-35毫米厚,很容易就被打穿。机动性也特别差,由于车身太长,无法原地转弯,车速只有30公里每小时,爬坡的能力极差。
直到1938年,斯大林视察坦克部队的时候,就说同志们啊,这个坦克炮塔是不是太多了,我好像感觉到每个炮塔都在嘲讽似得说:来啊来啊,小帅哥快来玩啊~~~~,而且你这个跑的也太慢了,还没运动会的摄像师跑得快。自此,苏联坦克开始走上正轨,发展单一炮管坦克。
说了大号的坦克,我们再讲个小型的坦克。
战场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第一次看到CV33超轻型坦克时,深深的被它娇小的样子震撼到,此等萌物也是天下少见 。一直都认为日本的坦克——94式轻战车(豆战车)挺小的了,看过意大利人的小坦克才发觉日本的小坦克看着还挺威猛。
CV33超轻型坦克是意大利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直使用到二战中期的超轻型坦克,曾用于西班牙内战、埃塞俄比亚战争和北非战争,1943年被淘汰。战斗全重为3.2吨,乘员2人,主要武器为两挺8毫米机枪,***基数3200发。动力装置为42马力的汽油机。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2千米/小时。机动性不错,但火力弱、装甲太薄,是它的致命弱点。
CV33坦克则十分小巧,甚至比如今人们所熟悉的QQ汽车和SMART都要小,别看他小,冲锋起来却一点都不含糊,虽然只能搭载2人,武器也只有机枪,但是在对付埃塞俄比亚土著人的时候,还是十分给力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装载机奇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装载机奇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