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装载机虎头交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装载机虎头交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铡美案包公赠银的历史真相?
  2. 司母戊鼎有何特点?

铡美案包公赠银的历史真相?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历史上的陈世美:陈世美,历史上著名的负心汉,贪图富贵,抛弃妻子,最终死于包公的铡刀之下。《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戏剧中的陈世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男人,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只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装载机虎头交接,装载机虎头交接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物原型: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是部群戏,在介绍剧情时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据,因为这是一出绝对的编出来的戏。今天,“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陈世美非但不是坏人,还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更没有做出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装载机虎头交接,装载机虎头交接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司母戊鼎有何特点?

  现称后母戊鼎。

  1、特点

  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装载机虎头交接,装载机虎头交接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2、简介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3、文物价值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发展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装载机虎头交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装载机虎头交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